Yuxuan Wang, translator
Read the English-language version here.
褪色的招牌,暗淡的灯光,不起眼的外墙——永興餅店的外观远远不是米慎街最引人注目的。然而很少有新来的居民能猜到,每天有3000个法式小面包(一种墨西哥主食),从这里抵达湾区拉美社区的各个角落。
不久前的一个下午,四点刚过,厨房新鲜出炉的法式小面包塞满了收银台边上的玻璃柜。
“这些法式小面包的口感和我在墨西哥吃到的一模一样,让我回忆起了家乡的点滴,”安娜·罗莎·埃斯皮诺萨说,她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儿子一起光顾饼店。 “在墨西哥每家每户都会切开这种小面包,塞入墨西哥粽子然后配着咖啡吃。”
过去六年间,埃斯皮诺萨每天都会来米慎街位于第19大街和第20大街之间的街段,因为她的儿子们每餐都要吃永興的法式小面包。今天她买了十个,并高兴地跟收银员欧卡曼(音译)分享了一个小秘密:“搭配着可口可乐吃法式小面包,口感最棒!”
维克多·多兰独自一人光顾饼店。 他和埃斯皮诺萨一样,跟欧卡曼打了声招呼,然后熟练地指了指法式小面包。 多兰花了10美元买了20个法式小面包,然后又预定了160个周六来提货,尽管他必须从里士满驱车过来。
“我们有些客人住在圣何塞,每周都会来店里买这些法式小面包,”欧卡曼这样说,一边忙着往玻璃柜里补充新出炉的小面包。
对于57岁的永興餅店店主陈亨利(音译)来说,法式小面包的成功绝非偶然。 1984年移民至美国后,他花了数年研究西夫韦超市卖的糕点,了解美国人的口味。 随后,他又在米慎区的一家面包房向一位法国师傅学习糕点制作,不断提升自己的手艺。
当1992年陈亨利筹划在米慎街开一家自己的面包房时,他想:“我只要做好三样东西就行:法式小面包、油酥糕点和生日蛋糕。” 他花了一年时间精进他的法式小面包:研究和机器的配合,摸清发酵过程,试验不同的配料比例。
“我敢说我的法式小面包和墨西哥产的口感一模一样,除非因为气候不同口感上稍稍有点不一样。 三藩市的天气比墨西哥更冷一点,风也更大,”陈亨利说。
29年过去了,陈亨利的顾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小面包的水准。
陈亨利说,每逢感恩节、圣诞节和新年,顾客都会在永興餅店门口大排长队,开门两小时内就能买走5000个法式小面包。
但陈亨利不愿独揽功劳。 “隔壁的皮特烧烤酒吧有可以夹进面包里吃的火鸡肉卖,人们光顾我的店也是因为真的很方便。”
疫情爆发之后,永興餅店咖啡和生日蛋糕的销量都有所下滑。尤其是生日蛋糕,曾经在三藩市拉美女生的15岁生日宴会中备受追捧,而现在却因为人们避免聚会而受到了牵连。 所幸的是,法式小面包的销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。
“现在人们更频繁地在家吃饭,”陈亨利说。“我的猪仔包(他给法式小面包起的昵称)对许多人来说非常重要,就像米饭对华人的重要程度一样。
陈亨利的饼店经营至今,靠的不仅仅是招牌的法式小面包。他认为这也有赖于米慎区人们诚实的品格。上个世纪90年代间,他允许邻里赊账买面包。“我还记得当时有十几个70多岁的老人有时会进店跟我说,‘我今天没有钱,能不能一个月结一次帐?’我都同意了,”陈亨利说完冲着我咧嘴一笑。 “但如果账单总额超过300美元,他们就得先付一点了。”
随着陈亨利的生意越做越顺,他也在新中国移民的圈子中建立了声望。“湾区80%的中国面包房都从我这里学过些东西。据说我已经有六代学徒了,”陈亨利说,他如今几乎为很多面包房担任了顾问的角色。 “他们会带着新试验品来找我,如果我说好,就是好,如果我说不行,就是不行。”
提及店面陈旧的装修,陈亨利也有自己的看法,“我是卖‘米饭’的。改变原有的装潢就会失去些传统。”
那么假如年轻一代不来光顾了怎么办?“我不担心,”陈亨利说道。“他们是吃着我的法式小面包长大的。”